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资讯 > 行业新闻
【谈古·论今】寒冬时节,看一看古代人怎样冬季取暖?
20
12月
2019

 

想象中古代的冬天貌似比现在更冷,女人是最怕冷的动物,在古代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一些影视剧中尤其是宫斗剧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贵族的取暖方式,比如《甄嬛传》《红楼梦》等出现的手炉,那那时候碳在冬天尤为重要。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的取暖方式。

今天就来谈谈古代的人

是怎样取暖的

 

古代穷人

先来说说穷人,古代的穷人,由于整个社会发展问题,现在看来格外的苦。尤其灾害年代,更是苦不堪言。

要不是活不下去,中国古人是断不会造反的。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

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穷人在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古代富人

再来说说古代皇室是怎么样的,其实中国的古代并不像电视电影里的那么落后,很多技术工艺现在科技也做不出来。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值得尊敬的,早在秦朝,就已经有“高速公路”“下水道”等等基础设施了。

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采取了更多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椒房火墙

1

室内暖如春

火墙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西安阎家村汉代建筑遗址的炉灶,其排烟道先曲折,后直上通于户外,近似后世的火墙。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热烟气在墙内流程长,则蓄热时间长,散热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则通过火墙体供暖。

据说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就已出现,时称“温调房”。温调殿内部设施如何,使用何种防寒保温材料,现已无从知晓。但从野史杂记上可以发现一些奥秘。《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当时花椒已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

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类似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

紫禁城内的宫殿多设有火坑和火道,另外,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可以加热,其结构与火炕也类似,这就是早期的地暖。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烘热地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取暖神器

2

炉不撒手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

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此炉又称为“脚婆”、“汤媪”。

炭气逼人

3

分炭按尊卑

现在冬天取暖常用的能源是电能、煤气等,在古代常用的能源则是木柴、煤炭等原始燃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煤炭,并利用煤炭生火做饭、取暖的国家。古人称煤炭为“燃石”,传上古炎帝时已使用燃石。晋人王嘉在《拾遗记》(卷四)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

贵族之家用木炭取暖时,还会有许多讲究。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家,冬天取暖用的炭便非同一般,系用蜂蜜将炭屑捏塑成双凤形,烧炉时用精贵的白檀木铺在炉底,一尘不染。

古代皇室设有专门负责冬季供暖的机构,明代叫 “惜薪司”,清代则称为“营造处”。“营造处”内设“薪库”,专门负责储运宫中所用的木柴、煤炭的采购和发放。在烧炭供额上,严格按身份配给。

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衣服是根本

4

御寒保暖

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从史料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棉袍;唐代开始出现比襦长比袍短的“襦袄”。而明清时期皇室的服饰更显奢华。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紫貂皮等滚边,保暖效果更佳。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舌尖上的温暖

5

火锅

楚人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热量。平民一般会用鬲,贵族则用陶或者铜鼎来烹调食物,虽然材料不同,但都是在器皿下通过柴和炭生火,做出来的食物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火锅。

在食物的选择上,会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还会饮酒抗寒保暖,当时的人们早已发现了酒的这一特点。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是当时中国火锅之最。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给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改变,现在普通人冬季过的都要超过古代的皇宫贵族,热风机、暖气片的出现更是让现代人不畏严冬。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