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资讯 > 行业新闻
芬兰供暖:从模式到收费,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02
03月
2018

2018第14届中国热能博览会(中国热博会)

 

2018广州国际供热锅炉及燃烧系统展览会

2018广州国际烘干及干燥技术设备展

2018广州国际热处理、热加工暨表面处理展

2018广州国际余热回收利用产业展览会

2018广州国际换热器及传热技术展

 

时间:2018年8月16-18日

地点:广交会展馆A区

规模:13万平方米,2000+展商

详询:020-36657000/008

 

 

 

1

 

芬兰集中供热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市场成熟,集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高,市场管理完善,芬兰能源协会从1970年开始,对城市集中供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包括供热管道长度、供热量、燃料消耗、热价水平、用户数等。

 

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人口稠密区都实行集中供暖。集中供暖已成为芬兰城市普遍采用的有效供暖方式,这不仅可 以节省能源,而且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芬兰集中供热的形式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的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泥煤、木材、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就是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发电厂 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并通过密布在城市地下的供暖管道向用户供暖。

 

这种供暖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集中供暖提供的是干净的热水,在提供暖气的同时,还供应洗澡和洗涤用热水。同时,每个住宅区或住宅楼的集中供暖自动控制调节中心也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供热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住宅和办公室的供暖温度可保持在20℃至22℃,商店和工厂车间保持在18℃。在首都赫尔辛基, 共有5座热电联产的发电厂负责提供集中供暖。全市集中供暖地下管路达1180公里,就像自来水管道一样铺设到城市的每个居民区的每座住宅楼。

 

 

 

2

 

 

芬兰的供热公司按照市场规律管理经营,向消费者提供热商品。对公寓式住宅,供热公司通常是按照在楼内热力站安装的热量表与公寓房屋管理公司进行热量结算, 然后房屋管理公司按面积向住户收取热费。

 

楼用热量表读数是该楼房屋管理公司与区域供热公司热量结算的依据。在每个物业管理小区均有中型或中小型的集中供暖 自动控制调节中心,集中供暖的调节、监测、登记等事务性工作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供暖费平摊在每月的物业管理费中,并根据住户的居住面积而确定。

 

通常情况 下,一栋80平米左右的住宅大概每月需要缴纳200欧元的物业管理费;而一栋独立的私人住宅在最冷的1月份收费要超过400欧元(约合人民币3231元),在最热的7月份收费不到100欧元。

 

大部分小区以及办公楼采用“区域供暖”。所谓的“区域供暖”和中国现在用的暖气系统类似,即由一个供暖中心集中供暖。这些区域供暖中心的燃料主要是燃油和电,也有用垃圾的。

 

因为芬兰虽然森林资源丰富、而油气煤等资源贫乏,70%的能源需要进口,这促使芬兰一方面重视提高产业能效,开发科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重视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芬兰集中供热,有很多值得中国参考借鉴的经验,包括多热源环网供热、热力站二次供水温度气候补偿调控,楼宇式换热站等,与中国的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对比,芬兰的集中供热系统有以下特点:

 

自动化运行水平高,热源、热网、热力站、用户末端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少。我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很大程度上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

 

集中供热系统全年运行,在冬季同时为建筑供热何加热生活热水,在夏季仅仅加热生活热水,不为建筑供热。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在冬季为建筑供热,一般不用于加热生活用水。

 

热力站规模小,集中供热的每个楼栋都有楼宇式热力站。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规模较大,有专门的建筑用于放置设备,一个热力站为几栋或者几十栋建筑供热,供热面积从几万到几十万平米。

 

热力站及楼内采暖系统归建筑产权所有者——住房合作社所有,热力公司与住房合作社之间签订供热合同,收取热网接入费,热网油固定费用和计量热费组成,住房合作社根据住户面积分摊热费。在我国,热力站及庭院管网归热力公司所有,热力公司按照供热面积向用户收取热费。

 

 

在中芬能源日暨中国供热展清洁供热高峰论坛上,芬兰能源俱乐部主席图瑞·司腾博格在介绍芬兰供热发展现状时说:“2016年1月,芬兰境内各地均创下了能耗纪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区域供热方面依然达到了欧洲范围内最优的指标,如网络热能损耗只有6%~9%,可靠性99.8%,热电联产占比76%。”

 

在芬兰赫尔辛基市,冷、热、电都是采取区域联供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在能源消费量增长超过60%的情况下,各方面排放量实现减少,并且空气质量有所提升。

 

虽然中国的供热情况非常复杂,但是这一成功的城市能源系统案例具有可复制性。

 

如果我国在热制备上充分使用高效热源,加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提升供热自动化水平,亦可实现节能8%~10%,节电30~50%,水耗小于30千克/平方米,未来,将可能以多种方式实现清洁供热,灵活、可持续、高效将成为清洁供热的评判标准。

 

来源 | 热力知识分享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