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国烘干创新大会
时间:8月16-18号
地点:广交会展馆A区
规模:50+行业专家,500+精英
模式:会议研讨、展览展示、品牌评选
2018中国热能博览会(热博会)
时间:8月16-18日
地点:广交会展馆A区
规模:13万平方米,2000+展商
详询:020-36657000/008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伴随着技术进步、产能扩张,光伏上游的成本正在加速下降。而与此同时,光伏的相关补贴政策也逐渐退坡。继去年底国家发改委调整2018光伏发电项目价格后,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严控规模,补贴退坡。
始料未及的“史上最严光伏政策”让多数光伏企业慌了神,也让身处供热行业、依赖寻求政府补贴的我们开始更加认真地反思: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政策扶持让“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高于燃煤取暖的性价比,但随着未来几年各地政府逐步降低或取消对电以及天然气的价格补贴,居民是否继续选择使用清洁取暖方式,又该如何保证广大用户尤其是村民“用得起、用得上”?
日前,接连三场有关清洁取暖、散煤治理的论坛活动在山东举办,这说明清洁取暖市场已经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引来各方力量积极进入。但是,目前清洁取暖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市场化的力量还不足,创新性的商业模式较少,这也成为下一步要努力攻克的关键。
例如,山东省目前推广的清洁取暖方式有电代煤、气代煤以及新能源多能互补等形式,这些清洁取暖的方式虽然助推减排目标的实现,但唯一的不足就是经济性较弱,取暖成本较过去大幅上升,与农民的消费能力不匹配,导致农村清洁取暖难以市场化运转,必须借助财政补贴力量的推动。
清洁供暖初期改造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补贴缺乏可持续性是目前清洁供暖改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政府财政补贴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补贴资金,老百姓负担较重,企业也无利可图,难以可持续。但是,政府财政补贴并非长久之计,不可能一直补下去,政府财力也难以持久支撑。从长远来看,必须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引进相关企业参与,发挥企业在清洁取暖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建立清洁取暖的市场机制,才是最终解决方案。
目前,清洁取暖经过政策推动和补贴引导,已经到了与传统供暖、新型热泵、燃气、电采暖、余热利用等供暖技术齐头并进、百家争鸣的重要转型期。未来,需要探索的是行业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产业上下游、技术到应用等如何相融相交,大数据、互联网、相关公共产业如何提升供热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也降低清洁取暖的成本。
清洁取暖商业模式的形成,还有赖体制机制的创新。例如,是否可以引入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新的机制,农村大规模实施清洁取暖之后,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等都大幅减少,这些减排量是不是可以通过某种机制进行交易,把部分成本通过减排量交易的办法疏导出去。这不仅可以降低清洁取暖的成本,也可以促进清洁取暖市场的加快形成。
来源 | 大众网 图 | 网络 版权归 | 原作者所有